影视业热议AIGC,替代人工效率几何?

添加书签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OpenAI、百度文心一言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关注LLM的基准评测和市场研究,欢迎关注!

AI浪潮席卷全球,而AIGC的发展,极有可能带来文娱产业的又一次“产业革命”,也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在“AIGC浪潮下的文娱科创新视野”主题活动暨“首届上海文娱科创沙龙”上,多位业内人士对AIG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进行了探讨。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多位业内人士认为,AIGC在技术方面的日益成熟,在AIGC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的同时,相关业态也很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更多“跨界”现象会发生,甚至成为新常态。
AIGC替代人工效率几何?
在所有AIGC的落地方向上,文本生成图像可能是落地速度最快的。
“中国现在所有的电商都在使用文本生成AIGC的方式来生产商品的图片和模特的图片。在这一点我们自己的看法是,AIGC对于内容成本的替代比率,尤其是在文案、图片、视频等方面生成,是能够直接完成原有内容作业方式的替代,这是AIGC的价值的一个直接体现。”昆仑万维CEO方汉说。
方汉认为,目前在中国的广告行业,AIGC的渗透率是最深的,也是所有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容错率较高的行业。“此外,包括写作、设计、动漫、短视频、影视、游戏、广告翻译等领域对于错误的容忍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大模型在这些领域的落地也是最快的。而相对来说,在科研、金融以及工业制造等领域,它们对于大模型生成结果的容错率偏低,因此它们的落地速度也相对较慢。”方汉如是说。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人类可以消费的文化内容分成小说、漫画、动画的短视频、长视频以及影视。文本在小说漫画等领域,目前的技术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但是在视频生成领域,AI仍然没有把一致性的问题给出较好的解决方案。
“像宫崎骏、新海城这样的著名动画导演,他们的第一部作品基本上都是他们在40岁左右,带领200人左右的团队,花费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生成。那么在AIGC介入这个领域之后,我们认为可能像这样的动画片导演只需要20人左右的团队,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就能生成同样质量的动画片。那么我们认为这将彻底颠覆目前所有的短视频、长视频以及影视制作行业,能够让我们生产的视频内容极大丰富,那么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方汉预计,大约在一两年后,人类就能够解决视频生成一致性的问题,从而彻底颠覆目前的视频拍摄制作流程。
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尚琳琳透露,熊出没第十一部作品已经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并且要求必须在每一个环节都尝试AI的应用。“当然我们有些环节应用得很好,但有些环节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欠缺。”
“在概念设计阶段,运用AI去拓展整个作品的场景,它的想象其实会给主创团队提供非常好的一个参考;在美术设计阶段,我们利用AI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它会给一些细节道具提供丰富的选择和非常好的完善。”尚琳琳同时指出,“在编辑阶段,其实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可能是我们尝试得还不够好,我们尝试的AI的剧本创作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你会感到AI的原创性不够,它大多是基于已有作品的一些拼凑,所以有些故事只拿出一串情节出来觉得还不错,但细看会发现有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个可能是AI下一步还会继续完善的方向。我个人感觉的话,目前的AI的创作其实还不至于让人焦虑,因为我想可能还需要2~3年的时间。”
娱乐资本论创始人吴立湘也表示:“即使有AI生成,人类也没有偷工减料。根据我们最近几个月的尝试与了解,从最终的结果来说,最近这三个月的内容质量和标准跟以前比也没有什么区别。另外,我觉得AI不是可以取代人类,只是解放人类,而且我们也要对AI的生产结果负最终的责任。”
AI将在B端与C端产生不同商业模式
“无论是金融还是法律行业,都要对目前的数据进行一个处理和补齐,让中间的解题过程更加完整,这样我们预训练大模型才能够学习到相关的能力,从而实现在这个行业的落地。”方汉表示,预训练的大模型对于行业数据的质量要求极高,因为本质上,所有的预训练大模型都是通过对于人类文字语言的学习来获得类人智能,如果没有记录下来一个行业数据的解题过程,那么它就没有办法学到相关的能力。“举例说明,如果用大模型来学习如何解高中数学题,那么只有题目和答案,大模型是没有办法学习到解题能力的,那么我们必须得在题目和答案中间添加解题过程,这样的话才能够让预训练大模型通过对解题过程的学习,掌握解题的能力。”
因此,方汉判断,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数据的重新处理与重新加工,把缺失的数据补上,把不同格式的数据都转成大模型,以及可以理解的文本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大模型在各行各业真正落地。此外,只有拥有底座大模型训练经验的企业,才能够快速地为各行各业定制模型,因此国内底座大模型企业家向头部会聚,而在国内的C端,因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差别,在国外非常流行的订阅模式,在中国应该不会成立,在中国的to C市场肯定是免费为王,通过免费获取大模型相关的流量,然后再通过广告模式进行变现。
基于此,许多从业者对于AI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看法是,在to B市场可能会比较快地获取收益,但to C市场必然是免费模式获取用户为主。
在国际上,AIGC创业者更多的是在做B端的工具,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生产素材以及内容。比如Adobe的photoshop,目前已经提供了完善的AIGC能力,那么像Midjourney能够给广大的爱好者提供内容,就是AIGC文本生成图像的能力。
“我们认为效率工具本身的天花板是相对较低的,他们生成的是素材,而不是最终用户可以消费的内容。只有利用AIGC技术去制作新的端到端的内容生成工具,它才可以在市场上取得更多的内容,取得更高的市场地位,也就是说利用AIGC内容生成工具来制作UGC平台,才是将来的一个特别大的方向。”方汉表示,“昆仑万维会专注于制作端到端的内容生成工具,也就是说对于没有任何基础的普通用户来说,他们可以利用我们的工具,利用提示词,利用自然语言输入方法来生成最终用户可以消费的小说、漫画、动画以及短视频和长视频。只有这样的工具才能够催生下一代的UGC平台,从而让整个内容生成领域得到彻底的颠覆。”
对于目前的产业来说,对于在这个产业里深耕多年的内容厂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因为我觉得内容加视频音频以及图片的内容生成的门槛将极大地降低,生成的速度将极大地提高,生产的质量也将极大地提高。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应该拥抱这样的变化,去生成更多的内容,从而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多的内容供给。
即将到来的“多模态战争”
无论AIGC的发展前景如何,其结果之一必然会大幅降低如今的内容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生产效率。
“我们认为文娱行业接下来会走向多模态战争。比如说本来做网络小说的公司开始自己做漫画,做漫画的公司开始做动态漫或者动画,做影视的公司开始收购维修公司做条漫,本来做音频的公司开始做图书出版,这是我们发现的真实案例。”吴立湘说,“我们认为原来大家的一个IP可能是要交给不同的企业来做,但是随着AI的进入,原来只能做模态a的公司,他会要切入到模态b,然后突然间他会跟同行说:‘对不起,我全都要。’”
这种在业态模式上的改变,也必然会带来资本市场对文娱产业的重新审视。从2016年开始,随着大量资本陆续撤离文娱影视产业,国内相关公司的估值也日渐缩水,而随着“多模态”的发生,许多文娱产业公司的基本面也必然会发生改变。
“在海外,大家会给文娱影视公司分成两大类,一是媒体公司,二是IP平台,甚至有可能这两类会越来越融合。我们会认为整个行业的竞争烈度极其加剧,因为你会发现一个可能原来做剧集的也跑来做电影,可能一个做动画的也跑来做这样的电影。或者说对于那个时候来说,用户可能根本不在乎到底是数字真人电影还是完全的真人电影。随着制作门槛急速降低,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掌握了IP者得天下,掌握了受众者得天下。”吴立湘说。
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陈楸帆对此表示:“在多模态的基础上,我相信会有很多的机会出现,但最后也可能会变成一个大鱼通吃的结果,这样的结果是好是坏不敢说,但它会有一个非常激烈的竞争。”
“当这样的一种AI生成式的内容,大规模地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其实它会压低价格,带来审美上的疲劳,当然在一段时间它会迅速地占领市场,但到达一定饱和度的时候,有可能会发生人类重新回过头来觉得我们还是需要人,还需要一些属于人的生命情感这样的一些审美的东西,回到我们的创作当中来,所以它是一个螺旋上升式的曲线,它不一定会那么快,也可能很漫长,但这过程中的阵痛是每个人需要去承担的。”陈楸帆说。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